目前,對計量人員有以下幾種考核形式和證明方式: (1)按國家、地方及部門檢定規程對計量設備進行檢定的人員,應按國家制訂的有關檢定員管理辦法,按所能夠從事的檢定項目進行考核,合格者頒發檢定員證。單位主管部門頒發和政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兩種形式。檢定員證書上應標明所能進行的檢定項目。 執行國家、地方及部門校準規范對計量設備進行校準人員,可參照檢定人員考核發證辦法取得校準人員證。
對既無檢定規程、又無校準規范的計量設備,可由本單位編制校準規范,計量校準檢測公司,并對從事此項計量設備校準的人員進行考核,安徽計量,由本單位頒發校準人員證。 對于用測試、校驗、比對等方法確認計量設備計量特性的人員,也可按上述方法取得資格證明。
計量校準中的計量單位是如何形成的?
人類歷史1上計量校準中計量單位伴隨著生產與交換的發生,1發展而產生的。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,要求計量校準中的計量單位及其量值必須穩定和統一。以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活動秩序。于是形成了各個國家的古代計量制度。這些制度是根據各自的經驗的和習慣制定的,計量檢定機構,自然是千差萬別的,各行其事。往往一個國家內還有多種計量制度并存。這種善阻礙著生產和貿易的發展及社會進步。
1790年法國建議創立一種新的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計量制度,隨后制定了米制法。通過對地球子午線長度的精密測量來確定初的米原器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初期米制的基礎上,先后形成了多種單位制,又出現了新的混亂局面。為了消除混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,形成了一種科學實用的新單位制:國際單位制SI
您好,歡迎蒞臨合肥科準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